
本文研究了油基鉆井液中水的存在形式,特別是“反相乳液鉆井液”中的水滴與顆粒之間的相互作用。通常認為油基鉆井液是油包水(W/O)乳液和無機親水顆粒(如重晶石和黏土)的混合體系,但水滴與無機親水顆粒之間的相互作用尚未被充分考慮。本文通過向油包水(W/O)乳液中添加親水顆粒BaSO?和疏水顆粒聚四氟乙烯(PTFE),研究了油相中水的存在形式。
實驗結果表明,與疏水顆粒PTFE相比,親水顆粒BaSO?能夠與水滴結合,形成水合顆粒聚集體。此外,實際的油基鉆井液中水的存在形式通過二維T?-T? NMR技術進行了驗證。研究發現,油基鉆井液并非簡單的W/O乳液,而是結合水的顆粒在油相中的膠體分散體系。這一發現為設計新一代油基鉆井液提供了科學依據。
鉆井液在石油和天然氣鉆探作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功能包括冷卻和潤滑鉆頭、攜帶巖屑到井口、形成低滲透性濾餅、維持井眼穩定性和防止鉆桿腐蝕。通常,油基鉆井液被認為是油包水(W/O)乳液和無機顆粒(如重晶石和黏土)的混合體系,其中油水比約為8:2。然而,這種模型忽略了水滴與顆粒之間的相互作用,而這種相互作用可能對鉆井液的性能產生重要影響。
近年來,一些研究致力于利用水滴與親水顆粒間相互作用,分離油相中過于分散的顆粒。例如,在油砂瀝青泡沫處理過程中,瀝青包裹的細小顆粒在油相中穩定分散導致顆粒脫除困難,通過使用親水性聚合物來增強瀝青包裹的細小顆粒的親水性,然后加入少量水,促進顆粒聚集沉降,實現油相中細小顆粒的脫除。然而,油基鉆井液通常被認為是油-水-固三相膠體分散體系,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水滴與顆粒之間的相互作用。
因此,本文旨在探討油基鉆井液中水的存在形式,特別是水滴與親水顆粒之間的相互作用。通過向油包水乳液中添加親水顆粒BaSO?和疏水顆粒PTFE,研究了水滴在油相中存在形式的變化,并通過低場核磁(LF NMR)等技術進行了表征。研究結果表明,油基鉆井液并非簡單的W/O乳液,而是結合水的顆粒在油相中的膠體分散體系。
實驗中制備了三種體系,為油包鹽水乳液,向油包鹽水乳液中分別加入親水顆粒BaSO?和疏水顆粒PTFE,觀察體系中水的弛豫時間分布,通過對比超聲前后水弛豫時間的變化,說明油相中水的存在形式。T2弛豫時間分布:超聲前(A)油包鹽水乳液,向油包鹽水乳液加入(B)親水顆粒BaSO4和(C)疏水顆PTFE。(a–c)為(A–C)對應超聲后的體系。顆粒的體積分數為20%。
低場核磁共振(LF-NMR):用于測量含氫樣品的T2弛豫時間,以區分不同存在形式的水(如自由水滴、束縛水)。通過T2弛豫時間的分布,可以識別出不同狀態下水相的特征。

圖一:不同樣品狀態的T2分布
圖一展示了油基鉆井液中水的存在形式及其與顆粒的相互作用。圖A–C顯示,超聲前油包鹽水乳液,添加親水顆粒BaSO?和疏水顆粒PTFE后,體系中水的T2弛豫時間均在1629 ms左右,弛豫時間均較長,說明水中氫原子處于相對自由的狀態,證明體系中水以水滴的形式存在。超聲后,在高剪切條件下水滴與顆粒充分碰撞,對于油包鹽水體系,水的T2弛豫時間仍較長,這是由于,雖然超聲后水滴粒徑變小,但水中氫原子仍處于相對自由的狀態。而對于加入親水顆粒BaSO?的體系,超聲后水的T2弛豫時間從1629 ms縮短至70 ms,說明水中氫原子從相對自由狀態變為束縛狀態,證明了水滴與親水顆粒的結合。這種現象與文中提到的“水滴與BaSO?顆粒結合形成水合顆粒聚集體分散在油相中”相一致。相比之下,對于加入疏水顆粒PTFE的體系,超聲后T2弛豫時間沒有明顯變化,說明水滴與疏水顆粒相互作用較弱,仍以水滴的形式分散在油相中。
二維T1-T2 NMR:進一步分離重疊的組分,使得在復雜體系中也能準確識別不同含氫組分的弛豫時間特征。



圖二:添加0-5-10%MnCl2的油基鉆井液2D T1-T2 圖
從圖二可以看出:在實際油基鉆井液中,油、鹽水和有機物的T2弛豫時間重疊,但通過2D T1-T2 NMR測量,可以分離出三個不同的區域,分別對應不同的含氫組分。其中,區域①隨著順磁因子MnCl2的加入,弛豫信號發生偏移,證明區域①為油基鉆井液中的水。而區域①對應T2弛豫時間為25 ms,遠低于水滴的T2弛豫時間,說明油基鉆井液中水與顆粒結合。
本研究通過核磁共振技術,特別是LF-NMR和2D T1-T2 NMR,結合LT-DSC和光學顯微鏡觀察,揭示了油基鉆井液中水的存在形式的變化。實驗結果表明:油基鉆井液并非簡單的W/O乳液體系,而是結合水的顆粒在油相中的膠體分散體系。添加親水性顆粒后,水分子從自由水滴轉變為結合水,顯著改變了其弛豫時間和結晶溫度。這些發現為理解油基鉆井液的微觀結構和優化其性能提供了重要依據。
紐邁基于鉆井液不斷在井下高溫高壓條件下循環工作的實際復雜環境,進一步推出核磁共振鉆井液高溫高壓模擬評價系統,能夠模擬鉆井液在鉆井地層中的溫壓條件(0-150℃;0-70Mpa),支持長時間進行變溫變壓的在線實驗研究:表征鉆井液油水組分隨溫壓變化的分布;解釋顆粒團聚沉降作用機理;評價配方改進改良效果;評估油基鉆井液老化穩定性等一系列基于核磁共振技術的鉆井液高溫高壓復雜工況條件下的開放創新命題研究。

電話:400-060-3233
售后:400-060-323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