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核磁共振儀器專家組主辦,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承辦,蘇州紐邁分析儀器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第十三屆低場核磁共振技術與應用研討會于2025年10月13日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
來自安徽理工大學、長江大學、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河北地質大學、河海大學、集美大學、嶗山國家實驗室、南京林業大學、清華大學、沈陽農業大學、同濟大學、西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勘查研究總院、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中國石油集團測井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以及中國煙草總公司鄭州煙草研究院的專家學者及企業代表參加了此次盛會,共同探討低場核磁共振技術的前沿進展與未來趨勢,為推動該領域的創新發展凝聚共識、匯聚力量。

開幕式由蘇州紐邁分析儀器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總監楊翼主持。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名譽副理事長劉長寬先生,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分析儀器分會秘書長曾偉先生,清華大學高級工程師、第十一屆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副總干事,負責磁共振波譜方向的楊海軍老師以及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能源學院院長姚艷斌教授受邀出席開幕式。
蘇州紐邁分析儀器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大會協辦單位,其總經理李向紅女士、副總經理張英力先生也受邀出席。紐邁有幸深度參與其中,為保障大會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協助,與各位同仁共同見證了這場思想碰撞的盛會。


從事分析工作數十年的劉長寬理事長,以親歷者的視角深情回顧了國家分析事業的波瀾壯闊。他指出,在歲月的長河中,分析領域歷經滄桑,一些昔日的單位已成為歷史,而更多的新興力量則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展現出蓬勃的生命力。他特別提到,蘇州紐邁分析儀器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其中的杰出代表,在低場核磁共振這一細分領域深耕細作,已然獨樹一幟,成為行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他殷切期望,紐邁能繼續秉持創新精神,勇擔時代使命,不僅要將自身打造為技術更卓越的標桿企業,更要發揮好橋梁與紐帶作用,帶動整個產業鏈協同發展,為我國科學儀器自立自強貢獻更大的力量。

來自清華大學的楊海軍老師則從產學研合作的角度分享了他的見解。他談到,自己與紐邁的結緣,正是中國強勁發展動力的一個縮影。楊老師形象地比喻道,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已經從一個昔日“透明的小角色”,憑借其獨特的優勢,逐步走到了測試分析手段的“聚光燈下”。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上個月(9月12日),楊海軍老師被聘任為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第十一屆委員會副總干事,負責磁共振波譜方向。這不僅是對楊老師個人學術貢獻的肯定,更意味著他將肩負起推動我國磁共振波譜領域發展的重任。 站在這一新的起點上,他勉勵與會同仁,要緊緊抓住時代賦予的寶貴機遇,不僅要將技術做強做大,更要勇于走向世界,在全球舞臺上發出中國聲音。
我們期待,在楊海軍老師的積極推動下,低場核磁共振技術與應用研討會這一重要平臺,未來將匯聚更多智慧,綻放更耀眼的光彩。
主旨報告環節精彩紛呈,與會專家集中展示了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在能源資源領域的創新應用。涵蓋了基于核磁共振的非常規油氣儲層多相流體作用機理、核磁共振技術在非常規油藏開發中的具體應用,以及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在煤系共伴生資源開發、水合物研究、納米驅油提高采收率和地下水滲流研究等多個方向的拓展應用;同時大會也聚焦于核磁共振測井技術的最新研究進展與未來展望,并深入探討了核磁共振在致密油和頁巖油注二氧化碳作用機理、超壓低滲儲層新束縛水模型構建等方面的應用。
這些報告全面展示了核磁共振技術在資源勘探開發、機理研究及工程應用中的強大潛力和最新成果,為相關領域的科研人員和技術人員提供了寶貴的交流平臺。


整個報告環節節奏緊湊,但思想的交流并未因此中斷。報告結束后的提問環節,與會代表們抓住機會,就報告中的關鍵技術瓶頸、實驗數據解讀或未來應用方向等提出問題,與報告人進行快速而高效的交流。雖然每次提問時間不長,但都直擊要點,讓與會者在聆聽之外,更收獲了思想的碰撞與啟發。




在短暫而充實的一天里,思想的火花持續迸發,智慧的交流熱烈而深入。在此,我們要向在百忙之中撥冗蒞臨的各位專家學者,向積極參與討論的每一位同仁,以及為本次大會給予大力支持的各界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雖然只有一天,但會議內容高度凝練,成果豐碩。能源、地質、材料等不同領域的智慧在此匯聚,共同應對復雜的科學與工程挑戰。這種跨界合作,不僅打破了傳統學科的壁壘,更催生了新的研究范式,為技術創新開辟了更為廣闊的想象空間。
作為本次會議的協辦單位,紐邁在與各位專家學者的深度交流中,收獲良多。大家分享的真知灼見,讓我們對行業的前沿需求和未來趨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為我們未來的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提供了寶貴的思路和明確的方向。
相聚雖短,情誼綿長。本屆研討會的成功舉辦,是一個圓滿的句點,更是一個嶄新的起點。會議的豐碩成果,離不開每一位與會者的智慧貢獻,也得益于專家們的寶貴引領。其中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范宜仁教授的全程指導,以及清華大學楊海軍老師深厚的學術見解,為我們在總結會議成果、明晰未來方向時提供了關鍵的啟發。
最后,再次感謝所有朋友的熱情參與和鼎力支持!我們期待,在未來的歲月里,與大家共同見證低場核磁共振技術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電話:400-060-3233
售后:400-060-323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