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作為人類飲食的主要碳水化合物來源,其消化速度與餐后血糖水平密切相關。天然淀粉按晶體結構可分為 A 型(如小麥淀粉)、B 型(如馬鈴薯淀粉)和 C 型(如豌豆淀粉),不同晶型的消化性存在顯著差異。近年來,2型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發病率攀升,開發低升糖指數(GI)食品成為重要需求。
研究表明,蛋白質及其水解物可通過物理包裹或分子互作抑制淀粉消化。大豆分離蛋白水解物(SPIH)因具有低分子量、高水溶性及豐富官能團(如羧基、氨基),可能與淀粉形成更強的相互作用。然而,現有研究缺乏對不同晶型淀粉響應差異的系統分析,且 SPIH 與淀粉的互作機制(如氫鍵、水分調控)尚不明確。

在該研究中,低場核磁共振技術(LF-NMR)主要用于分析大豆分離蛋白水解物(SPIH)對不同晶型淀粉中水分子流動性及分布的影響,從而揭示 SPIH 與淀粉的相互作用機制及其抗消化性的物理基礎。

圖1:小麥淀粉與SPIH 結合的弛豫譜圖

圖2:馬鈴薯淀粉與SPIH 結合的弛豫譜圖

圖3:豌豆淀粉與SPIH 結合的弛豫譜圖
一、水分狀態的弛豫時間分類
LF-NMR 通過T2分布將淀粉體系中的水分分為三類:
1、T21(0.1–10 ms):結合水與淀粉 / 蛋白質官能團(如羥基、羧基)緊密結合,流動性極弱;
2、T22(10–100 ms):不易流動水被淀粉凝膠網絡或蛋白質結構束縛,流動性較低;
3、T23(100–1000 ms):自由水存在于淀粉顆粒間隙或凝膠孔隙中,流動性高,與淀粉消化性密切相關。
未添加 SPIH:T23主峰位于約 440 ms,對應自由水占比約 76%(A23振幅)。
添加 20% SPIH 后:
T23峰左移至約 340 ms,自由水弛豫時間縮短 11.4%;
A23振幅下降至 68%,結合水T21振幅從 12% 升至 18%。
機制:SPIH 的氨基與淀粉羥基形成氫鍵,奪取自由水轉化為結合水,削弱淀粉顆粒膨脹所需的水分供應。
未添加 SPIH:T23主峰位于約 880 ms,自由水占比達 81%(A23)。
添加 20% SPIH 后:
T23峰顯著左移至約 460 ms,弛豫時間縮短 47.7%;
A23振幅降至 59%,不易流動水T22振幅從 15% 升至 27%。
機制:B 型淀粉疏松的晶體結構允許 SPIH 深入孔隙,通過物理纏繞和氫鍵作用固定自由水,抑制淀粉顆粒吸水膨脹。
未添加 SPIH:T23主峰位于約 440 ms,自由水占比 72%(A23)。
添加 5% SPIH 時:
T23短暫右移至約 480 ms,自由水流動性略增強,可能因 SPIH 初期破壞淀粉-水網絡;
添加20% SPIH 后:
T23左移至約380 ms,自由水占比降至 65%,結合水振幅從 15% 升至 20%。
機制:C 型淀粉的 A+B 混合型結構使 SPIH 的作用呈現濃度依賴性,高濃度下 SPIH 與直鏈淀粉形成穩定氫鍵網絡,重新限制水分流動。
自由水流動性降低抑制淀粉消化: SPIH 通過氫鍵競爭和物理包裹減少自由水含量,延緩淀粉顆粒在消化液中的膨脹及酶解位點暴露。
水分分布與晶型敏感性: B 型淀粉(馬鈴薯)對 SPIH 最敏感,因其疏松結構允許更多 SPIH 分子插入,而 A 型淀粉(小麥)晶體緊密,SPIH 主要作用于顆粒表面,故水分流動性變化幅度較小。
LF-NMR 數據表明,SPIH 通過與不同晶型淀粉形成氫鍵及物理網絡,減少自由水含量并降低其流動性,進而抑制淀粉消化。該技術為揭示 “蛋白質水解物-淀粉-水分” 互作機制提供了動態證據,支持 SPIH 作為低 GI 食品添加劑的應用潛力。
如您對以上應用感興趣,歡迎咨詢:15618820062
Zhu, Z., Sun, C., Wang, C., Mei, L., He, Z., Mustafa, S., Du, X., & Chen, X. (2024). The anti-digestibility mechanism of soy protein isolate hydrolysate on natural starches with different crystal typ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55, 128213. https://doi.org/10.1016/j.ijbiomac.2023.128213
電話:400-060-3233
售后:400-060-3233
返回頂部